——在“五.四”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者按:2016年5月6日,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团委联合教工团支部在汇智厅召开“立足岗位献青春共做时代好青年”经验交流分享大会。学校校长郭正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内容如下:
各位青年朋友:大家下午好!
学校团委在组织我们全体青年教师搞庆祝活动,在目前“讲纪律、守规矩、反四风”的大背景下,学校很多传统活动都取消了,唯有“五.四”青年节的庆祝活动与培训,我们一直保持着并将继续保持下去。因为每次青年节活动都组织的很好,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积极向上充满着正能量,青年朋友在一起交流成长的心得、诉说成长的烦恼、增强彼此的了解、构建相互学习平台,非常有意义,所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学校行政大力支持“五.四”青年节的活动。
刚才有四位青年老师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相互借鉴价值的经验,都非常地好。听了几位青年教师代表的发言,结合平时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实践的观察,我有几点感受很深。1.我们的青年老师真的不容易。工作负担重、收入相对低、支出渠道多、成长烦恼多、发展压力大等; 2.我们的青年教师非常优秀,发展基础良好,成长速度快。从王威、张盈、肖琼、吴小英、胡瑷、张振雄等老师参加国、省市的教学竞赛或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佳绩,看昨天“精艺杯”技能节开幕式的出色组织和展示,回顾近年学校主持和参与省市大型活动青年教师的出色表现,都充分证明这一点。你们为社会、学校、学生所作的努力、付出、奉献都是有价值的,都将成为你们成功职业生涯大厦的“砖”和“石”。3.我们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财富。借用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当时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优秀、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阶段的进步和成长只能代表过去和现在,未来青年朋友的职业之路还很长。最近微信群里有一个很火的现代寓言叫《卸磨杀驴》,朋友圈里感慨良多,有的说:这是改革造成的后果,不然拉磨驴也不会死;有的说:主人不公,为什么要把那么重的工作任务给拉磨驴?有的说:我要努力成为监管驴、考核驴、宣传驴,就轻松了!还有的说:我这拉磨驴就没有那么傻,我每天少干活,还要偷吃面粉,把自己喂得饱饱的!我家的小姨子,是一位北京大学本科毕业、中科院研究生毕业、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毕业的高知,现在定居美国。她看到这个寓言也发表感言:悲哀地觉得自己就是一头拉磨的驴!而且发了一个抓狂的表情。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认知和感受,微友们站在各自的立场每个都有道理。比照寓言我充其量就是头“管理驴”,在全市教育系统我就是头“拉磨驴”了。我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一是改革大势所趋,我等“驴们”无法决定,唯有积极参与和适应,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何事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驴们”被分成不同的角色,履行不同的职责,既有主人的考虑,也有我们自己作为的影响。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自己不断地努力,天道酬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牢骚改变不了命运,等待改变不了命运。三是“拉磨驴”也有好命运,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这些“拉磨驴”能针对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苦练好自己的内力,做一个快乐的“拉磨驴”,快乐拉磨100年,主人快乐、自己快乐,这难道不是很成功么。
谈完《卸磨杀驴》的话题,我还想和大家交流一些看法和意见,今天所谈的话题,我不想局限于如何教书育人,而是想聊一聊年轻人如何成长,如何成才。我不会熬制“心灵鸡汤”,只是以过来人的身份谈一些切身感受,与大家共勉。
一、自省、自砺、自律,在不断自新中健康成长。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不断“抛弃旧我,创造新我”的不断自新中曲折向前的。有人知道这点,所以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了不平凡的人;有人喜欢坐吃山空,结果在等待中消磨了青春。青年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特别容易迷茫,这就需要我们时刻自省、自砺,自律,从而不断自新。
(一)成长需要自省,就是既要承认自己的平凡,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伟大。茫茫人海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的人都很少,都只是极端情况。受成长环境、社会经历、以及兴趣专长的影响或者迫于生活的无赖,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或许有人并不满意,觉得自己错失了好多机会;或许外人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地位不高发展乏力……。这时,我们要摆正好心态,既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平凡,也要看到我们事业的伟大;要做到“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但要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回事。”立足平凡的岗位,也能绘就精彩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坚持四个“正确认识”,破除四种“不良心态”。
(1)正确认识自己,破除攀比心态。和自己比发展,和同龄人比贡献,注意可比性,注意动态比较;
(2)正确认识他人、破除嫉妒心态。多看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积极追赶超越;
(3)正确认识工作,破除埋怨心态。工作是幸福的;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交工作任务给我,是承认我的价值。
(4)正确认识得失、破除“补偿”心态。人在世上活着就是不断舍得的过程。我们都有金钱、权势、声名和感情的欲望,这些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但是,欲望常常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之,于是产生了太多的悲剧。有人愈是要获得愈是获得不了,有人终于获得了却大受其害。成功的人士其实非常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二)成长需要自砺,就是要加强岗位能力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人的一生会走过很多的岗位,迈过很多的台阶,有着大大小小的舞台。谁最先适应岗位、融入岗位,谁就最先走向成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聪明的人把艰苦的岗位当作锻炼自己的平台,不断磨砺自己的性格,增强自己的能力,糊涂的人认为是工作岗位是自己的负担,逃避现实,整天哀声叹息,埋三怨四,最终在牢骚中迷失了自己。从发展的角度看,年轻人选择条件比较艰苦、工作任务重,发展平台高,竞争压力大,将更加容易得到持久的锻炼和提高,使自己成长的更快。我建议大家对自己高标准地要求,科学地设计,大胆地锤炼。大家要“站得高、看得远、想的深、做得实”一定会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三)成长需要自律,就是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对待事物,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美国学者提出:上等阶层和下等阶层的划分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自律。自律是进入上等阶层的唯一途径。一个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人,在成功路上才能突破各种诱惑,勇往直前,自律带来自由。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自律意味着失去自由。其实,唯有严以律己的人,才能享受工作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间有句话“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我的记忆非常深刻。还有一则寓言为我们揭示自律与自由的哲理:玻璃抱怨窗框的束缚,总想着要挣脱它。有一天,它终于如愿以偿,但没有想到,玻璃刚离开窗框,就“哗啦”一声摔成了碎片。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一些来自保育院,一些是工薪阶层之子,一些则是上流社会的后代。每7年,他们的生活都被追踪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第八个七年的56岁。这些人在30岁之前的外貌区别并不大,7岁的孩子大都天真可爱,20多岁时,女的美丽,男的帅气。但是在30岁之后,他们发生了相当剧烈的变化,其中最直观的就是身材。30岁之后,这14个人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分成穷人和富人两个群体。在富人群体中,包括那些通过自身努力打拼后进入到富人群体的“穷人”,无一例外都保持着良好的身材,他们甚至比年轻时候的自己看起来更有风度,而他们的孩子中肥胖的也比较少。相反的,在穷人群体中,大多数开始发胖变秃,面容憔悴,生活也越来越糟糕,他们的孩子也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发胖。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一个人的自律能力。在好身材的背后,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控制饮食、按时运动、规律作息。这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也有人说,好身材是自我修养的外在体现。年纪越大,维持一个好身材就越需要自律精神。这样的自律是一种上升力,需要强大的心智力量来支持。
二、立志、立言、立行,在不懈追求中锻炼成功。
各位青年朋友,你们虽然年轻,但也都是“奔三”“奔四”的人了,在这所学校里,你们要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迫切需要认认真真的思考。我希望大家经过几年的磨练,成为学校的骨干,成为杏耀教育的主力军。
(1)成功,要靠理想来引领。“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这句格言告诉我们,人需要立志,需要富有理想。做教师既易也难,如果你想做一个坏老师,有时候几秒钟就可以;如果你想做一个平庸的教师,也很容易。但要成为一名好教师,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成为名师,那就需要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坚忍不拔的意志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大潮已经掀起,这既是你们丰富专业知识、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的好时机,也是你们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开拓一片新天地的大舞台。希望你们要有“做最好的老师”的理想信念,扎根讲台,走进学生,不断增强教好书、育好人的信心,做教育变革的承担者,做教育崛起的新生代。
(2)成功,要用学习来塑造。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门口有一名名言:自从你走出校门,学习又将从零开始。青年教师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所有作为,仅靠大学时代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才能正确认识新课改、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学习新课改方面的理论,自觉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学习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性;要虚心向身边同事、朋友和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真正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3)成功,要用激情来浇灌。青年教师既要立言,更要立行。如何立行?这中间有很多的东西可以讲,但我只强调一点,就是“激情引领行动”。人们常说“舞台无四季”,说的是做演员的,不能在意客观条件的限制,需根据剧情的需要着装表演;我想说,“讲台无个人”。在校园里,面对着学生,教师必须展现温文尔雅知识渊博的一面。即便个人有再多的私事困扰着,当你走进课堂,你就必须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那一时间段,你的身份不是父母的子女,不是爱人的妻子或丈夫,不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甚至连你自己都不是,你只是班上学生的老师,你的职责就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传道授业解惑。作家张爱玲曾说:“老师难当,又要做人,又要做戏。”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之处。个中甘苦,只有有过超越个人情感投入课堂教学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演艺界流行一句话,叫“倾情演出”,我觉得,教师走进课堂,也应该是“倾情授课”。 “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老师时时处处展示激情,所带的学生才会更具奋进精神。
(4)成功,要用奉献去滋养。教师是一个讲奉献的职业,青年教师要想建功立业,就要带头弘扬和实践奉献精神,把讲奉献作为衡量自己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要在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决不退缩,在日常教学的平凡时刻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奉献并不难,只要有那么一种意识、那么一种心境,奉献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行为。比如,加班加点,不说东道西,就是奉献;遇到急事难事,不你推我躲,这也是奉献。大家要把奉献当作培养自己品格和成长进步的阶梯。大家要记住:“奉献越多,收获肯定越多”。
2016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