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养成就好比银行储蓄,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而养成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从小养成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在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和尝试。2010年,根据学生年龄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我们设计并启动了“三自”实践教育活动。“三自”是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活动目的是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三自”实践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2017年1月9日,是我校学生寒假离校的日子。冬日的暖阳高高的挂在天空,驱散了连日的雾霾。主管领导周文华副校长,学生科周曦科长、彭繁珍副科长一行在检查离校工作时,欣喜地发现,教学楼里窗明几净,地板光洁无尘,桌椅排列整齐,物品摆放有序,垃圾桶清洗干净,宿舍楼里被子收纳整齐,地板光影可鉴,便池洁白如新。所有同学在离校前对教室和寝室都进行了大扫除,整个校园清净整洁,秩序井然。柔和的光线静静地落在整齐排列的桌椅和床铺上,仿佛无声地告诉大家,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精心的打扫。周校长不禁感叹:“学期最后一课的完美表现,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真正把教室和寝室当成家来呵护和打扫。”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习惯养成一旦成为自然习惯,就变成了能力。作为中职学校,我校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学生习惯的成因和养成规律,我们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逐步将学生的良好习惯固化为自然习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让我们感动的不只是学生离校时自觉地维持教室寝室卫生,而是学生在各行各业自觉地做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优秀职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