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积累、反思中成长——青年成长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杏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杏耀

在学习、积累、反思中成长——青年成长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

时间:2019-12-19 点击数:

青年教师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特别是我校在创建杏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关键时刻。为了使青年教师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为了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尽快成熟,艺术系于5月中旬和12月份分二次组织了青年成长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本次活动一共有二十五位教师参加,总的来说,广大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较科学的把握,而且也能够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已经大大提高了。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第一次竞赛结果通报:

姓  名

等  级

姓  名

等  级

姓  名

等  级

罗婵娟

一等奖

娄朋林

二等奖

周  薇

二等奖

龙  瑾

一等奖

文  喜

二等奖

梁玉芳

三等奖

陈  妹

一等奖

刘思佳

二等奖

孙小敏

三等奖

邓如意

二等奖

周  旺

二等奖

乐  云

三等奖

第二次竞赛结果通报:

姓  名

等  级

姓  名

等  级

姓  名

等  级

刘  维

一等奖

艾  亚

一等奖

易利遵

一等奖

徐丹丹

一等奖

黄  佩

一等奖

李  敏

一等奖

周水春

二等奖

丁欢悦

二等奖

唐  诗

二等奖

肖  浩

二等奖

龙娇颖

二等奖

唐  芳

二等奖

奉旭晴

二等奖

 

 

 

 

二、成功之处

1.    激活了青年教师的潜能,涌现了一批教学新秀。这次竞赛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也在这次竞赛中崭露头角。教师教学观点得到改变,教师由教学的“主体”变为“主导”,创设和谐氛围的能力大大增强。如龙瑾老师合理分析与处理教材,设置情境教学,把理论化的知识通过西安城市的兴—衰—兴的发展变化展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邓如意老师课前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地将名人图片、英语单词、中文字幕、英语句子等各种教学素材,通过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把多个镜头巧妙剪辑,构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多媒体课件,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政治教师刘维把枯燥的政治理论课以社会热点“娘炮”现象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讲解清楚、讲练结合,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而且注重情感教育引导。

2.    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方面,各位参赛的老师都力求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理念。如罗婵娟老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内容宽广,知识众多,教者善执牛耳,以点带面,运用经纬交织之法,帮助并指导学生绘制“导向图”,打造“知识链”,构建“智慧树”。教学方法视域拓宽。从本班学生的志趣志向出发,将学生分为“热血组”、“摘星组”、“佛系组”进行讨论答问,营造了热血沸腾、群星闪耀、理性累索的课堂氛围。文喜老师以舞台剧的形式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艾亚老师以“笑”为话题导入,以“笑”为线,把一篇十分难的逍遥游上的生动有趣。

3.    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如陈妹老师的《素描女青年眼睛画法》突破了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把理论教学与学生作品融为一体。教者善于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学生作品为素材,启发学生对作品中所画的女青年的眼睛进行观察分析,即把女青年的眼睛画法讲得有“意义”又讲得有“意思”。徐丹丹老师的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特别是把生活中角色的扮演融入课堂学生互动气氛十分活泼,教学效果很好。李敏老师的精心准备、整体构思清晰、课堂感情投入深、语言精练抑扬顿挫,通过赏析与学习唱白毛女的选段,渗透大家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恩的情感教学。

4.    教师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落实的明确,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罗婵娟老师由年级调查和学生视频导入,迅速勾起了学生的欲望,同时采用知识链接,相关资料、视频、微课等不同方式使学生逐步地掌握了全文内容。又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巧妙设计,激发学生肩负民族重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热忱。较好地发挥了历史育人的功能,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

5.    组织准备工作充分。本次活动是高三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后的又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学校做了详细的比赛安排,拟定了比赛评分标准,做好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三、问题探讨

在活动中,教师们的精彩表现何止这些,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可能一一评述,本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把本次活动中的不足总结如下,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1. 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置,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动起来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和实物展台等设备的操作水平和技巧方面还需提高,不能只停留在点击鼠标的层次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适度,不是课件,媒体多多益善。运用现代化手段是方向,但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老师们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3. 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太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个别老师整节课基本上没有板书,需要改变。

四、展望

教务处对青年教师提出如下,几点希望。

1. 多听课,多写听后反思性的小结。

听课首先要把抱有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取人所长。青年教师中黄佩老师、陈妹老师、邓如意老师做得特别好。有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有的课导入很好,有的课知识点过渡很流畅,有的课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等。

听后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就是反思教学的有效方法。

2. 多学习,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学。把学习交流的重点放在新课改的研究,教学案例的交流、典型问题的研讨等方面。二是向学生学,关心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走到我们的学生中间去。

这次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激励并促进青年教师勇于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实现自身超越。同时,培养和造就我校优秀教师的后备人才,也为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艺术系

                                                                                                             2019年12月17日星期二

杏耀